常常有患者在減重過程中提出這樣的疑慮:

“醫師,我被嘲笑了啦~我朋友說,我這樣埋線吃中藥,還得要調整飲食,運動也沒少過,體重也只是規律的下降,根本就是吃心酸埋心安的咩~他們都說,如果我能做到這些,根本就不用吃藥埋線呀!!

通常小王我的回答都是:
"你朋友說的很對!!!"

上述的理論,有關減重不外乎是調整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是完全正確的觀念,就像醫師們常碎唸的,減重是一輩子的奮鬥,這世界上不可能有不勞而獲的美事,想要瘦下來卻完全不做任何努力,就跟想要中樂透卻一期也沒買過一樣天真!

調整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的正確態度,你負責了上述這些部份,那醫師負責什麼呢?(說老實話能持續這樣認真負責的人真的不多,所以才需要醫師的介入啊)

中醫對於減重有其理論基礎存在,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簡單的中醫減重理論,讓大家對於中醫減重有初步概念,了解自己的體質和治療的方向,希望在辛苦減重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什麼樣的人需要減重?什麼樣稱得上是肥胖呢?

自世界衛生組織(WHO) 於1997 年將肥胖宣佈為一種疾病後,對抗肥胖成了現代人重要的健康議題,依照行政院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台灣「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4.1%,其中男性比率為50.8%、女性比率為36.9%。男性每2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女性每3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
與國際肥胖工作小組資料比較,國人過重和肥胖之比率皆快速上升,且台灣成年男性及兒童肥胖比率皆為亞洲之冠,顯示肥胖為必須積極解決的課題。

行政院國民健康局對肥胖的定義:
24 kg/m2≤BMI<27 kg/m2 體重過重
BMI ≥27 kg/m2 肥胖

<BMI的計算方法:BMI = 體重 (kg) / 身高 (m2) >

國人十大死因中,有7項死因與肥胖有關,包括惡性腫瘤(例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此外,肥胖還可導致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等疾病。因此減重也就成了維持健康重要的課題。

IMG_0186.jpg  

 

  • 中醫如何治療肥胖呢?!

中醫學對肥胖的最早分型始見於《黃帝內經》,

《靈樞•衛氣失常》篇將肥胖分為三類, 膏者、脂者、肉者。
「人有肥、有膏、有肉⋯⋯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
「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膏人,「縱腹垂腴」、「皮緩」,當屬腹部脂肪之肥;
脂人,「雖脂不能大」、「膕肉堅,皮滿」,該型形體肥胖但勻稱;
肉人,“皮肉不相離”、“身體容大”,以肌肉之肥為主,
可見在遠古的中醫經典中,即提出了同為肥胖,類型和體質卻不同的觀念。

因此中醫在治療肥胖時可依患者的臨床表現、飲食習慣、體質、勞逸和情志影響等因素著手,利用辨證分型與以不同的治療,臨床上常見的肥胖類型有:

1. 脾虛濕阻型

臨床肥胖的表現為小腹以下及下半身的水腫肥胖,並常合併出現肢體困重、倦怠乏力(雨天時尤甚)、脘腹脹滿、飯後腹悶脹不舒感、納差食少、大便稀溏不成形、一般舌象及脈象會出現舌質淡、苔白膩、脈緩或濡細等。
治療原則:健脾化濕。
食物選擇:扁豆、赤小豆、薏仁、黃豆芽、冬瓜薑絲湯、四神湯等。

2.脾腎虛寒型  

全身虛胖.jpg    

臨床肥胖的表現為全身性的虛胖浮腫,並常合併出現疲乏無力(天氣寒冷時甚)、動則喘息、頭暈畏寒、納差喜溫熱食物、腰膝冷痛、清晨時腹瀉、頻尿,若男性則伴有遺精、陽萎、腰膝無力等症狀。一般舌象及脈象會出現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等。
治療原則:溫腎健脾。
食物選擇:黑豆、山藥、枸杞子、胡桃仁、肉桂、羊瘦肉等。

 

3. 胃熱濕阻型

胃熱型肥胖.jpg  

臨床肥胖表現為脂肪囤積在上下腹部,四肢屬肌肉結實型的肥胖,並常合併出現胃口佳、口臭口渴、大便秘結、臉易生青春痘、常覺燥熱面紅、汗多汗味重等症狀。一般舌象脈象會出現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治療原則:清熱化濕。
食物選擇:白菜、白蘿蔔、絲瓜、蓮藕、苦瓜、奇異果、水梨等。

 

4. 氣滯血瘀型

虎背熊腰.bmp  

臨床肥胖表現常為虎背熊腰但四肢循環較差的肥胖,並合併出現脅肋脹滿抽痛、胸悶、胃食道逆流、胃痛、煩躁易怒、頭痛項強、目眩、失眠多夢、月經不調或經痛等症狀。一般舌象脈象會出現舌質暗有瘀斑、脈弦數或細弦等。
治療原則:舒肝理氣、活血化瘀。
食物選擇:香橙、陳皮、佛手、決明子、蕎麥、山楂、玫瑰花、燕麥等。

 

5.陰虛有熱型


 

臨床肥胖表現常為全身性鬆弛型的虛胖,並合併出現頭昏頭痛、胸悶、手心腳心煩熱、潮熱、更年期症候群、腰膝酸軟、頻尿、眼睛酸澀、肌膚乾燥等症狀。一般舌象脈象會出現舌紅少苔、脈細數或細弦等。
治療原則:滋陰清熱。
食物選擇:黑木耳、黑豆、桑椹、花椰菜、燕麥、海參、海蜇皮、小魚乾等。

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舌象脈象,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的診斷,依辯證論治的原則,針對不同體質的病人,與以不同藥物的治療及體質的調理,並教導正確的減重方式和調整生活作息,訂定量身打造的減重計畫,在減重的漫長過程中,適時提供事半功倍的正確方向和輔助,這也就是中醫減重的獨特和必要性!

所以,每當下次身邊有朋友提出質疑,為了減重你做了這麼多努力,一樣得調整飲食,一樣得運動,為什麼還需要中醫呢,不妨把這些知識和大家分享吧,能夠借重先人傳承下來的智慧,達到健康減重的效果,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目標唷!

漫畫圖示.jpg  

 

 

arrow
arrow

    Dr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