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氣溫驟降,又到了適宜泡湯的季節,

在寒冷的天氣裡享受泡完溫泉後全身溫暖舒暢的感覺,

真是冬天一大樂事,但是秋冬季節偏乾燥,

皮膚角質層容易產生水分缺失的狀況,

泡溫泉後您是否曾感到皮膚搔癢、乾燥甚至有脫皮龜裂的狀況呢?

如何分辨自己的肌膚類型和體質,

讓王醫師從中醫觀點教你如何正確健康的享受泡湯的樂趣唷!

DSC_4134  

(龐貝古城裡的溫泉浴場)

你知道全球溫泉理療最深遠的時期,是從羅馬帝國開始的嗎?

當時羅馬軍隊不斷征戰,將傷兵安置在溫泉湧出之地,

以溫泉清洗傷口,意外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到了17世紀,義大利醫師們把溫泉飲用納入醫療處方,

同時期法國開始以溫泉治療各種皮膚病。

德國貝爾茲醫師在 1875 年拜訪日本時,

把歐洲溫泉應用方式傳入日本,是日本湯治文化興盛的重要開端,

日本溫泉醫學也是臺灣溫泉發展的主要根據,

臺灣溫泉應用溯源至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大量開發溫泉,

同樣利用溫泉治療傷兵。直到現在歐洲各國和日本的溫泉應用,

已發展成為大型度假中心的型態,

並把度假中心的溫泉用途區分為休閒、保健和治療等三種模式。

123  

除了促進循環、改善痠痛

泡完溫泉後皮膚變得光滑白皙更是讓溫泉被廣泛接受的一項重要原因,

溫泉對於皮膚的功效,主要和泉質中所含的離子及礦物成分有關,

研究指出鹼性碳酸泉及硫酸鹽溫泉能清潔皮膚油垢、軟化角質

達到保溼和滋潤的效果,

近代歐洲許多研究更認為溫泉同時具有醫療及美容的功效,

聲稱溫泉成分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鍶、氡、矽酸鹽,

能活化抗氧化酵素和抑制過敏及發炎物質的釋放,

以及減少紫外線及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

具有舒緩皮膚、消炎和抗過敏的效果,

但其實人體的皮膚只能吸收分子量小於1000道爾吞(Da),

顆粒小於10微米(μm)的分子,

除非是經過特殊改良的極微小分子,

溫泉中的微量元素,是很少能直接穿透皮膚進入體內的。

反倒是因為泡湯之後因為去除角質,皮膚表層保濕能力變差

再加上附著在肌膚的水分會在空氣中蒸發,

同時也會帶走身體表面原有的水分,

若沒有做好適當的保養工作,

反而會讓皮膚脆弱敏感的患者更易產生搔癢或乾燥的情況。


124
  

中醫面對因乾燥產失的皮膚問題,會從體內調治,

依照氣血陰液虛損的程度,可選用益氣、滋陰、養血的藥物,辨證治療。

皮膚乾燥証型

(一) 血虛型

     --先天體質虛弱或年紀增長以致體內陰血不足,無法潤澤肌膚

皮膚特徵:皮膚乾燥粗糙搔癢,甚至乾裂、臉部敏感脫皮

         全身皮膚脫屑且經常搔抓處,

經年累月之後可呈苔蘚樣改變。

體質特徵:常有面色萎黃、頭暈、心悸、失眠、

容易疲倦無力、怕冷等症狀

中醫治療方向:養血潤懆,祛風止癢

適合藥方:常用藥方如當歸飲子加減。

適合藥材:熟地、白芍、生地、當歸、川芎、何首烏、

         白鮮皮、荊芥穗、防風、蟬蛻等養血祛風藥材。

(二) 風寒型

     --體內正氣不足,不能抗禦外寒,抵抗力差,易外感風寒之邪

皮膚特徵:皮膚症狀好發於秋冬季或秋冬季加重,冬季尤甚

皮膚瘙癢常在頭面、頸部、前胸、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

癢處不定,遇冷寒加重,逢溫暖或汗出則減

體質特徵:常覺怕冷、怕風、疲倦、無力、抵抗力差平時容易感冒、

 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體質。

中醫治療方向:祛散風寒,調和營衛

適合處方:常用藥方如桂枝湯或桂枝麻黃各半湯加減。

適合藥材:白芍、桂枝、麻黃、生薑、大棗、黃耆、甘草

          等補正氣調營衛藥材。

(三)血熱風燥型

—因作息不正常熬夜,或過食辛辣烤炸之物導致血熱風生。

皮膚特徵:皮膚瘙癢伴有紅疹紅腫,搔抓時有血痕

夏重冬輕或遇熱吃到上火食物時加重,得寒則減。


體質特徵:多發生於長期熬夜、飲食不當之青壯年人,

常有心煩、怕熱、小便黃、大便乾少、

口破、牙齦腫痛、口苦、口渴等症狀。

中醫治療方向:宜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適合處方:常用藥方如荊芥連翹湯加味逍遙散加減。

適合藥材:牡丹皮、栀子、生地、赤芍、玄參、

    丹參、蟬蛻、白蒺藜、連翹、生甘草等清血熱袪風藥材。

 

 125  

怎樣泡湯最合適?!

1.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心臟病、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在泡溫泉時容易血壓升高

造成頭暈呼吸不暢等症狀;

糖尿病患者或是雷諾氏症候群患者,因為末梢循環感覺異常,

對冷熱感覺較差,易造成燙傷或傷口不易癒合的症狀;

具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有傷口、或敏感膚質的患者,

在泡湯後也會加重皮膚搔癢乾燥的症狀,

甚至增加傷口感染的可能;

經期前後女性為避免陰道黴菌或滴蟲感染;

飽餐之後、酒後、懷孕等上述情況皆不適合泡湯


另外體質偏燥熱平常容易有口渴、嘴破、

便秘、長膿皰型大痘痘和煩燥的體質,

或長期作息不正常、嗜吃烤炸辣食物而有陰虛火旺體質者,

其實也不適合長時間的泡湯


2. 挑選適合的溫度

適當的泡湯溫度能增加周邊循環,促進皮膚新生

最好的溫度是比體溫高5度左右,約在攝氏40度上下

溫度過高反而會造成皮膚傷害,也較易引發乾燥搔癢的症狀。


3. 測量適當的時間

一般來說,水溫40度以下,浸泡時間約10-15分鐘

最能發揮溫泉的效果,每隔10-15分鐘後起身做做伸展操,

或者換到溫度比較低的池子,如此反覆3-4次即可

每一次泡溫泉的總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

若泡溫泉時已經出現頭昏、喘氣、胸悶等症狀,

最好馬上起身休息,以免發生危險


4. 正確的保暖和保養

從中醫觀點看來,泡完溫泉後若因天氣寒冷,

身上有水份濕氣再遇風寒

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身體痠痛的「痺證」,

或因體營衛不和加上外感風寒造成皮膚症狀

因此泡湯後的保暖是很重要的,

務必在離開溫泉後立即用毛巾以適當力道將肌膚擦乾

泡溫泉後也應用清水再沖洗全身洗去身上殘餘的細菌或溫泉物質,

並且選擇合適的乳液擦拭,以免造成皮膚乾燥或搔癢。

泡溫泉後的合適茶飲

沙參蓮藕粉

圖片2  

藕粉2匙。冰糖5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5克。

將三樣藥料混合後煮30分鐘,取藥液150毫升,充分沉澱,

數小時後將澄清液倒入鍋中,加入冰糖,燒沸到糖溶時,

用沸液沖藕粉成糊狀食用。

沙參、麥冬和生地有滋陰養血潤燥的作用,

搭配蓮藕粉食用,在泡完溫泉後可以幫助養陰潤燥,避免肌膚乾燥或搔癢

泡溫泉後的合適褒湯

 養生烏骨雞

烏骨雞  

黃精2錢、枸杞2錢、當歸2錢、何首烏2錢、黨參2錢,

烏骨雞1隻或雞腿2~4隻,米酒酌量。


將烏骨雞肉放入燒開的熱水川燙一下去腥,

然後將川燙過的烏骨雞肉與四物藥材放入鍋內,

水完全覆蓋食材,大火煮滾後轉小火蓋鍋蓋燉45-60分鐘,

起鍋前加入酌量米酒,將酒煮到揮發即可食用。

烏骨雞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之效,

黨參益氣生津之功,

黃精、當歸、何首烏皆有滋陰養血、補肝腎之效,

適合在溫泉後適量服用,

具有滋陰補血,幫助肌膚保濕滋潤的效果。

 

圖片1  

冬季肌膚的保養

寒冷乾燥的冬天,該如何保養我們的皮膚呢,

七大原則讓你的皮膚在冬季一樣水嫩光滑唷!!

1. 減輕生活壓力,盡量維持正常作息

   避免熬夜,睡眠時間需充足。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食高油脂及燒烤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喝咖啡、含酒精飲料以及帶殼海鮮

3. 避免過度日曬,加強防曬措施,

   皮膚泛紅搔癢時不宜長時間使用烤箱及泡澡

4. 溫和清潔,適度保濕避免過度去角質果酸換膚

   秋冬皮膚的油脂分泌較少,更需要呵護,

   減少使用臉部控油保養品,改用比較保濕潤肌的保養品。

   身體肌膚方面可以適度塗抹保濕乳液以減少角質層的水分及皮脂散失。

5. 避免用力摩擦、洗滌或過度按摩臉部肌膚。

   洗臉時避免太熱的水,溫水為佳。

   少用肥皂或有香精的沐浴清潔用品,多用清水清洗身體,

   免得將皮表上的保護性油脂全部洗掉,而誘發搔癢。

6. 避免搔抓過度感染,盡量不要用指甲搔癢

   因為抓破皮後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化膿,

   建議您可用手輕拍止癢,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減輕癢感。

7. 戒除舔唇、咬唇、撕剝皮屑等不好習慣

   過度的舔唇咬唇會使原本嘴唇上應有的水份流失,

   嘴唇乾燥時可立即塗抹不含色素或香精的護唇膏,

   加強保濕,避免龜裂,另外為避免感染,

   也要戒除撕剝手足皮屑的不良習慣。

圖片3   

對抗冬季肌膚乾癢 飲食小撇步

選擇正確的飲食,也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搔癢,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對皮膚保養有益的食物和藥材吧!

多吃

1.富含膠質的食物:如白木耳、黑木耳、紅鳳菜、

  波菜、秋葵、海參、雞腳、豬皮(膽固醇不高者)、牛筋(膽固醇不高者)等。

2.富含人體所需的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類核桃、杏仁、腰果、松子、

  南瓜子等。(但堅果類油脂含量較高,減重者需適量)

3.補血潤燥的食物和藥材:如當歸、何首烏、阿膠、山茱萸、女貞子、

  山藥、紅棗、葡萄、藍莓、蔓越莓、芝麻、蜂蜜、桂圓等。

少吃

1.避免辛辣、燒烤、油炸的食物如,麻辣鍋、速食、鹹酥雞等烤炸辣的食物。

2.避免過度的進補,如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含較多溫補藥材的食物。

3.避免刺激性物品如菸、酒、咖啡、濃茶、檳榔等。


Drwang  王醫師的小叮嚀

泡溫泉因為物理因素(熱)的關係,

而可達到促進週邊循環,放鬆肌肉的效果,是寒冷季節相當適宜的活動,

了解自己的體質,以正確的時間和溫度浸泡,

並注意泡溫泉後的保養和飲食,

您也能健康輕鬆的享受泡溫泉的樂趣,

茶飲和食物僅具保健效果,

若因肌膚不適而出現搔癢甚至紅腫脫皮的症狀,

仍需以藥物治療,經過醫師問診把脈後開立合適藥物,

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

 

arrow
arrow

    Dr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